当下,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森林火灾也处于高发期,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贵阳市的防疫要求,对区域内严格实行静默管理,居家办公。同时不顾此失彼,有序推进森林防火和科研工作,大力推进落实保民生,保稳定,保安全,保工作进度。
疫情就是命令,省林科院疫情防控前线指挥中心领导小组快速统筹部署。院主要负责同志亲赴一线靠前指挥,迅速召集住在院内的30名职工组成志愿者队伍,每天与院志愿者们进行核酸检测秩序引导、物资配送、上门登记、防火值守、舆论引导、关爱帮扶等抗疫志愿服务,并鼓励住在院外的职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截至目前有12名职工参与了社区志愿服务。
省林科院行政负责人、研究员冉景丞介绍,省林科院作为一个1959年就成立的老科研院所,单位离退休职工比在职职工还要多,在家属区居住的就有七百余百人,一些老职工年事已高,眼睛和耳朵都不太好,有些职工根本不会用智能手机,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的家人没办法来到他们身边。
“志愿者们引导无人照看的离退休职工及家属按要求到指定地点开展核酸检测,帮助不会使用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同志开展自检。通过上门服务,入户检测登记,做到不留死角,不出空白。”冉景丞说。
9月3日以来,省林科院党委书记何世强率领行政负责人、研究员冉景丞等队员,每天坚持与志愿者们同甘共苦,共同维护着林科院区域内的安定团结,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了稳定职工情绪,专门为被封控的职工发去慰问信,为暂留贵阳市外人员、独居贵阳市青年进行心理疏导,一一电话慰问到人。同时,林科院居家办公同志坚持每天通报工作情况,与驻守在办公区的同志一起对林科院下一步的科研方向、管理制度修改等进行探讨。
在省林科院大门口值班的防疫人员,坚持严防严控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对不太理解疫情防控政策的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认真说服教育。对确实存在困难的职工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在院门口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志愿者张竹、李琳、赵瑜、张旭、姜运力、袁丛军、高亮、程绍传、黄宗骥、高新洲、刘程、林泽信、胡彬等同志的身影。
在组织定点采集核酸的场地,李琳喊哑了嗓子。在家属区楼下,总能听到张旭招呼大家的大嗓门。在防疫物资搬运的路上,默默奔走的高亮满头大汗。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没有一个人喊困难,得到小区内老人孩子们的点赞。
同时,近期的连续干旱使森林火灾的风险倍增。省林科院的云关山国有林场有一万八千多亩森林,既是省林科院的实验基地,也是贵阳环城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科院一方面抓防疫,另外一方面抓森林防火。因疫情防控,云关山国有林场能够到岗的职工仅有刘成明、金德亮、陈荟、余金远等6人,他们坚持执守,主动挑起担子,负起责任,24小时轮流值守,视频监控、瞭望塔、进山卡口一处都不能少,还要对区域内的防火道路进行巡查,阻止了几起可能发生的火险,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外来有害生物调查、草海生态系统的监测、山桐子生长状况调研等工作是今年省林科院的几项重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省林科院有20多人一直在野外开展工作。
“因为封控管理,他们不可能回来休息,连换衣服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干脆静下心来拼命工作,冒着烈日酷暑开展调查,连晚上都照着电筒做调查,勇担职责。”正在平塘县从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的舒德远说,“院领导对坚持在野外工作的职工们发来慰问信,提醒我们注意防蛇防虫防暑防疫,要时刻关注当地的天气情况,听从当地政府的安排。我们坚信党和政府能够带领广大群众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战胜疫情。